向顾客供货的时间(例如:即时供货)及流转周期的缩短,直接影响到采购周期。这就要求在过程的每个道序都采取特别的措施。
这就要求具备一套畅通无阻、万无一失地配套体系,因为如遇缺陷和供货问题,就常规而言已无另找其他货源或用其他材料替代的可能。
当中间库存量小或没有中间库存时,数量问题与物流问题将会直接导致生产线停产。
被审核的企业有责任和义务与其供方一起保证其所供产品/材料的生产过程受控,并保证所有与顾客有关的重要特性达到预期的过程能力。因此企业必须进行内部过程审核和产品审核。已制定的质量保证措施和持续改进措施的有效性也必须加以验证。
提问
5.1 是否仅允许已认可的且有质量能力的供方供货?
5.2 是否确保供方所供产品的质量达到供货协议要求?
5.3 是否评价供货实物质量?与要求有偏差时是否采取措施?
5.4 是否与供方就产品与过程的持续改进商定质量目标,并付诸落实?
5.5 对已批量供货的产品是否具有所要求的批量生产认可,并落实了所要求的改进措施?
5.6 是否对顾客提供的产品执行了与顾客商定的方法?
5.7 原材料库存(量)状况是否适合于生产要求?
5.8 原材料/内部剩余材料是否有合适的进料和贮存方法?
5.9 员工是否具有相应的岗位培训?
5.1 是否仅允许已认可的且有质量能力的供方供货?
要求/说明
在确定供方前必须要有质量体系审核结果(认证/审核)。在批量投产时则必须保证只从合格的供方采购。必须考虑来自实物质量评价的经验。
需考虑要点,例如:
— 供方会谈/定期服务
— 质量能力审核,例如:审核结果/认证证书
— 实物质量评定(质量/成本/服务)。
5.2 是否确保供方所供产品的质量达到供货协议要求?
要求/说明
需考虑要点,例如:
— 足够的检验可能性(实验室和测量设备)
— 内部/外部检验
— 顾客提供的检具/测量定位支架
— 图纸/订货要求/规范
— 质量保证协议
— 检验方法、检验流程、检验频次的商定
— 重点缺陷的分析
— 能力验证。
5.3 是否评价供货实物质量?与要求有偏差时是否采取措施?
要求/说明
定期对供方的质量能力与实物质量进行检查,按零件记录在列表(供方清单)里并进行评定。若评定的结果不佳则要制订提高计划。必须对计划的落实情况进行验证。
需考虑要点,例如:
— 质量会谈的纪要
— 改进计划的商定与跟踪
— 改进后零件的检验记录和测量记录
— 对重点缺陷/有问题供方的分析评定。
5.4 是否与供方就产品与过程的持续改进商定质量目标,并付诸落实?
要求/说明
需考虑要点,例如:
— 工作小组(由各相关部门组成)
— 确定质量、价格及服务的定量目标,例如:
— 在提高过程受控状态的同时降低检验成本
— 减少废品(内部/外部)
— 减少在制品量
— 提高顾客满意程度。
5.5 对已批量供货的产品是否具有所要求的批量生产认可,并落实了所要求的改进措施?
要求/说明
新的/更改的产品/过程在批量投产前,必须对供方的所有产品进行认可。
需考虑要点,例如:
— 装车样件的认可,试验认可
— 符合顾客要求的首批样品检验报告
— 对重要特性的能力验证
— 可靠性分析评定
— 重复鉴定试验及由此制订的改进措施。
5.6 是否对顾客提供的产品执行了与顾客商定的方法?
要求/说明
对顾客提供的产品的要求必须取自于质量协议,并坚决贯彻。
有顾客提供的产品可以是:
— 服务
— 模具/工装,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
— 包装产品。
需考虑要点,例如:
— 控制,验证,贮存,运输,确保质量与性能
— 在出现缺陷或丢失情况时的信息交流
— 质量文件(质量现状,质量历史)。
5.7 原材料库存(量)状况是否适合于生产要求?
要求/说明
所要求的库存状况必须在过程策划时已调查并考虑到了。在要求有更改时,亦可重新进行需求分析。
需考虑要点,例如:
— 顾客要求
— 看板/准时化生产
— 贮存成本
— 原材料出现瓶颈时的应急计划(紧急战略)
— 先进先出(FIFO)。
5.8 原材料/内部剩余材料是否有合适的进料和贮存方法?
要求/说明
需考虑要点,例如:
— 包装
— 仓库管理系统
— 先进先出(FIFO)
— 秩序与清洁
— 气候条件
— 防损伤/防污染
— 标识(可追溯性/检验状态/加工工序/使用状态)
— 防混批/防混料
— 隔离库(设置并使用)。
5.9 员工是否具有相应的岗位培训?
要求/说明
需考虑要点负责下列工作的人员,例如:
— 供方的选择、评价、提高
— 产品检验、测量和试验
— 贮存/运输
— 物流。
必须知识包括,例如:
— 产品/规范/特定的顾客要求
— 标准/法规
— 包装
— 加工
— 评价方法(例如:审核,统计)
— 质量技术(例如:8D方法,因果图)
— 外国语。
要素6:生产
此要素中的所有提问适用于每一生产过程。
在产品生产过程的每道工序中必须使所策划的/已落实的过程的技术和人员素质达到要求,加以监控并从经济性的角度进行持续改进。员工素质、过程设备/监测器具的适用与改进、与所生产零件的特性相适应的运输和贮存是这一要素的重点。
所有活动的依据是顾客对每种产品及其生产过程的要求。这一生产过程可能会在该产品整个生产其内有所更改。必须及早识别顾客的要求并使其转化到生产过程中去。
顾客的零缺陷要求必须被看作是贯穿所有加工工序的主线,企业管理者必须为此创造必备的先决条件。
企业内部过程中的顾客/供方关系也具有特殊的意义。这将通过质量环和小组工作来体现。每一加工道序的员工必须承担起高度的自我责任。
在产品生产中的所有更改必须通知顾客,顾客从其角度参与决定需要另外采取什么措施或是否需要重新进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