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质量管理体系评审
最高管理者的任务之一是就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有规则的、系统的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和效率。这种评审可包括考虑修改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需求以响应相关方需求和期望的变化。评审包括确定采取措施的需求。
审核报告与其他信息源一同用于质量管理体系的评审。
1.2.2 自我评定
组织的自我评定是一种参照质量管理体系或优秀模式对组织的活动和结果所进行的全面和系统的评审。
自我评定可提供一种对组织业绩和质量管理体系成熟程度的总的看法。它还有助于识别组织中需要改进的领域并确定优先开展的事项。
1.3 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在于增加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满意的机会,改进包括下述活动:
a) 分析和评价现状,以识别改进区域;
b) 确定改进目标;
c) 寻找可能的解决办法,以实现这些目标;
d) 评价这些解决办法并作出选择;
e) 实施选定的解决办法;
f) 测量、验证、分析和评价实施的结果,以确定这些目标已经实现;
g) 正式采纳更改。
必要时,对结果进行评审,以确定进一步改进的机会。从这种意义上说,改进是一种持续的活动。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反馈以及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和评审均能用于识别改进的机会。
2.10 统计技术的作用
应用统计技术可帮助组织了解变异,从而有助于组织解决问题并提高有效性和效率。这些技术也有助于更好地利用可获得的数据进行决策。
在许多活动的状态和结果中,甚至是在明显的稳定条件下,均可观察到变异。
这种变异可通过产品和过程可测量的特性观察到,并且在产品的整个寿命周期(从市场调研到顾客服务和最终处置)的各个阶段,均可看到其存在。
统计技术有助于对这类变异进行测量、描述、分析、解释和建立模型,甚至在数据相对有限的情况下也可实现。这种数据的统计分析能对更好地理解变异的性质、程度和原因提供帮助。从而有助于解决,甚至防止由变异引起的问题,并促进持续改进。
GB/Z19027给出了统计技术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指南。
2.11 质量管理体系与其他管理体系的关注点
质量管理体系是组织的管理体系的一部分,它致力于使与质量目标有关的结果适当地满足相关方的需求、期望和要求。组织的质量目标与其他目标,如增长、资金、利润、环境及职业卫生与安全等目标相辅相成。一个组织的管理体系的各个部分,连同质量管理体系可以合成一个整体,从而形成使用共有要素的单一的管理体系。这将有利于策划、资源配置、确定互补的目标并评价组织的整体有效性。组织的管理体系可以对照其要求进行评价,也可以对照国家标准如GB/T19001和GB/T24001-1996的要求进行审核,这些审核可分开进行,也可合并进行。
2.12 质量管理体系与优秀模式之间的关系
GB/T19000族标准和组织优秀模式提出的质量管理体系方法依据共同的原则。它们两者均:
a) 使组织能够识别它的强项和弱项;
b) 包含对照通用模式进行评价的规定;
c) 为持续改进提供基础;
d) 包含外部承认的规定。
GB/T1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与优秀模式之间的差别在于它们应用范围不同。GB/T19000族标准提出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业绩改进指南,质量管理体系评价可确定这些要求是否得到满足。优秀模式包含能够对组织业绩进行比较评价的准则,并能适用于组织的全部活动和所有相关方。优秀模式评定准则提供了一个组织与其他组织的业绩相比较的基础。
3 术语和定义
本章定义的术语,如果出现在其他的定义或注释中,将使用黑体字表示,并在其后括号中附原词条号。这种以黑体字表示的术语,可以用其完整的定义所替代。例如:
产品(3.4.2)被定义为“过程(3.4.1)的结果”。
过程被定义为“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如果术语“过程”由它的定义所替代:
产品则成为“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的结果”。
对于在具体场合限于特定含义的概念,在定义前的角括号〈 〉中标出适用领域。例如:技术专家〈审核〉(3.9.1)。
3.1 有关质量的术语
3.1.1 质量 quality
一组固有特性(3.5.1)满足要求(3.1.2)的程度
注1:术语“质量”可使用形容词如差、好或优秀来修饰。
注2:“固有的”(其相反是“外来的”)就是指在某事或某物中本来就有的,尤其是那种永久的特性。
3.1.2 要求 requirement
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注1:“通常隐含”是指组织(3.3.1)、顾客(3.3.5)和其他相关方(3.3.7)的惯例或一般做法,所考虑的需求或期望是不言而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