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2 管理者代表
最高管理者应当指定一名管理者代表并赋予权限,以使其能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管理、监视、评价和协调,从而使质量管理体系有效和高效地运行并得到改进。管理者代表应当将有关质量管理体系的事宜向最高管理者报告,并与顾客和其他相关方进行沟通。
5.5.2管理者代表
最高管理者应指定一名管理者,无论该成员在其他方面的职责如何,应具有以下方面的职责和权限:
a)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得到建立、实施和保持;
b)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业绩和任何改进的需求;
c)确保在整个组织内提高满足顾客要求的意识。
注:管理者代表的职责可包括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事宜的外部联络。
5.5.3 内部沟通
组织的管理者应当规定并实施一个有效和高效的过程,以便沟通质量方针、要求、目标及完成状况。沟通这些信息有助于组织进行业绩改进,并有助于组织内人员直接参与质量目标的实现。管理者应当积极鼓励组织内人员进行反馈和沟通,并将其作为一种使其人员充分参与的手段。
沟通活动可包括:
--在工作区域内由管理者引导的沟通;
--小组简要情况介绍会或其他会议,如成绩表彰会;
--布告栏、内部刊物和(或)杂志;
--声像和电子媒体,如电子邮件和网址;
--组织内人员的调查表和建议书。
5.5.3内部沟通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在组织内建立适当的沟通过程,并确保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沟通。5.6 管理评审
5.6.1 总则
最高管理者应当开展管理评审活动,使其不仅限于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效率进行验证,且应扩展为在整个组织范围内对体系效率进行评价的过程。受到最高管理者领导作用激励的管理评审应当成为交换新观念、对输入进行开放式的讨论和评价的平台。
为使管理评审给组织带来增值,最高管理者应当通过系统的基于质量管理原则的评审,对产品实现和支持过程的业绩进行控制。评审的频次应当视组织的需求而定。评审过程的输入应当导致超越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和效率的输出。评审的输出应当提供用于组织进行业绩改进策划的数据。
5.6管理评审
5.6.1总则
最高管理者应按策划的时间间隔评审质量管理体系,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应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评审应包括评价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机会的变更的需要,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应保持管理评审的记录(见4.2.4)。
5.6.2 评审输入
为了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效率和有效性,评审的输入应当考虑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并应当包括:--质量目标和改进活动的状况和结果;
--管理评审措施项目的状况;
--审核和组织自我评定的结果;
--相关方满意程度的反馈,甚至可能是他们提出的观点;
--与市场有关的因素,如技术、研究和开发以及竞争对手的业绩等;
--水平对比活动的结果;
--供方的业绩;
--新的改进机会;
--不合格的过程和产品的控制;--市场评估及战略;
--战略合作活动的状况;
--质量活动的经济效果;
--可能影响组织的其他因素,如财务、社会或环境条件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变化等。
5.6.2评审输入
管理评审的输入应包括以下方面的信息:
a)审核结果;
b)顾客反馈;
c)过程的业绩和产品的符合性;
d)预防和纠正措施的状况;
e)以往管理评审的跟踪措施;
f)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变更;
g)改建的建议。
5.6.3 评审输出
通过扩展管理评审的范围,使之超越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验证,最高管理者可将管理评审的输出作为过程改进的输入。最高管理者也可将评审过程作为识别组织业绩改进机会的强有力工具。评审计划应当有利于及时为组织的战略策划方案提供数据。经过选择的输出应当加以传达,以便向组织内人员表明管理评审过程如何导致使组织获益的新目标。
为了提高效率,其他的输出可包括:
--产品和过程的业绩目标;
--组织的业绩改进目标;
--对组织结构和资源的适宜性的评价;
--营销、产品以及使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满意的战略和切入点;
--针对已识别的风险所制定的预防和减少损失的计划;
--有关组织未来需求的战略策划信息。
评审记录应当充分,以便追溯和促进对管理评审过程自身的评价,从而确保其持续有效性和为组织增值。
5.6.3评审输出 管理评审的输入应包括与以下有关方面有关的任何决定和措施;
a)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有效性的改进;
b)与顾客要求有关的产品的改进;
c)资源需求。